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战略发展和规划建设思路纲要
发布时间:2013-05-21     作者:   分享到:


    “敦,大也;煌,盛也。”历史上的敦煌,是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集散的大舞台,是丝路边塞文化、两关长城文化和东西方文明交融汇聚的结点。汉唐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佛教文化由这里西传东渐,使敦煌长期以来吸收了古丝绸之路上荟萃的各种文明精华,形成了开明开放、兼容并蓄的历史传统,创造了举世仰慕的敦煌文化。著名敦煌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交汇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特别是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以来,敦煌学风靡全球,敦煌热长盛不衰,敦煌作为古丝绸之路支撑点、中西方文明结合点、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交汇点和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坐标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同,被誉为“人类的敦煌”,敦煌文化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面旗帜。这些充分表明敦煌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新力和再生力,是孕育文化产业的优质基因。

    十七大六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大城市“以文化定输赢”,形成赶超局面。作为世界文化地标的敦煌,规划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是将千年文化存量转化为当代产业势能的关键之举,是践行国家“文化复兴计划”的适时之举,是参与重构当今国际文化交流版图的实验之举。

一、园区定位

以“丝路文化”统领项目全局

1700年前,“敦煌”因“丝绸之路”而兴;

1700年后,“敦煌”应以“复兴丝路文化”而复兴。

(一)文化定位

1、文化主线:丝路文化

丝绸之路,是跨越亚欧大陆的黄金走廊,不仅是商贸之路、旅游之路、发展之路,更是文化之路、沟通之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重振丝绸之路,复兴丝路文化,发展丝路旅游,托举敦煌由“丝路重镇”向“国际丝路中心城市”转型,顺天时,就地利,应人和。
丝路文化,便是东西方文明对话、融合的文化,可具化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和所有细节中,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等。

2、文化内涵:敦煌显学、佛教艺术、边塞文化

3、文化意象:寻踪世界四大古典文明  
                               朝圣佛教文化艺术宝库
                               复兴丝路华戎交汇圣境

(二)空间定位

1、甘肃范围:河西走廊最西端

2、中国范围: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汇处丝路旅游重镇

3、国际视野:丝绸之路中心城市

敦煌,是世界的,应该以国际视野看敦煌:从长安到罗马,敦煌古为南、北、中三条要道交汇之所,今为丝路文化遗存最为璀璨丰富之地,更为国际丝路旅游必访重镇。

因此,从历史地理学角度分析,“敦煌”与“丝路”密不可分,敦煌就是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是丝路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

(三)模式定位

开创“文化+旅游+生态+城市”的“敦煌模式”

以重大文化资源为题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现代服务业蓬勃跨越发展;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创新示范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沙漠绿洲特色人居标杆;

以城市整体提升为目标,让城市更有文化,文化更有价值,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实践“旧城改造+城乡统筹”的“民生模式”

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第一约束条件,以“大遗址、大项目、大提升、大保障”为基本实施策略,尝试系统性解决遗产保护(如莫高窟)、城市建设(敦煌老城)和民生改善三大问题。

以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为重中之重,以建设若干规模适当的文化旅游卫星城镇为辅助,半放射环形系统扩展,形成灵活开敞式城市结构。

二、文化产业规划

以文化产业引领经济结构调整,以繁荣文化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速发展,提升一、二产业附加值,兑现城市文化价值。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节点。文化创意产业具体可分为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门类。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大重点发展门类:演艺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游戏业、文化会展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艺术创意和设计、网络文化、文化产品相关制作与服务业。

抓住历史机遇,坚持走国际化路线,结合敦煌自身产业基础和区域特点,提出文化产业规划纲要如下:

(一)产业布局

1、核心产业:文化旅游、文化演艺

以目前传统旅游业为发展基础,升级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业;

以《敦煌神女》、《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经典剧目为基础,创新主题发展具有鲜明丝路文化特色的文化演艺产业。

2、提升产业:文化娱乐、文化会展

以目前传统娱乐业为发展基础,围绕文化旅游业,高品味繁荣文化娱乐业;

以敦煌每年200个左右的各种学术会议、论坛等为基础,创新融合发展会议会奖旅游,打造丝绸之路上的“达沃斯”。

3、孵化产业: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艺术创意和设计

以莫高窟佛教艺术为创意源头和素材,创新深化发展佛教艺术品和工艺美术业;

以佛教艺术品和工艺美术业为诱因,创新延伸发展艺术创意和设计业,形成内容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4、衍生产业:文化创意、影视出版

在以上产业发展成熟后,逐步吸引文化创意、影视出版人才和产业聚集。

5、相关带动产业:观光农业、教育培训、房地产、金融业

为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特促进观光农业与文化旅游业融,教育培训与文化会展业双融合发展。同时,以房地产业满足产业人群生活需求,以金融业满足园区动态发展需求。

(二)产业目标

目前,敦煌市的文化产业GDP为2.6%。参照《2005年至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力争园区到2015年文化产业GDP达到3.98%,处于国家领先地位,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保持年增长速度14.6%的发展格局。具体如下:

至2015年,园区应完成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风骨初成、声名鹊起。

至2020年,园区应引进并扶持具有出口能力的文化企业不低于500家,吸引至少100家品牌餐饮、酒店、娱乐业机构入区,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至2025年,园区应引进并扶持具有出口能力的文化企业不低于1000家,吸引至少300家品牌餐饮、酒店、娱乐业机构入区,创造8万个就业机会。其中,文化企业就业人数应为园区就业总量的5.3%,占园区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11.4%。

(三)两大核心产业的战略发展思路

1、文化旅游业

占领“丝绸之路旅游区”高地,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发展国际旅游集散,垄断运营“丝路旅游”品牌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旅游业要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东部地区国际化、中部区域城市化、西部地区产业化”的原则,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区域旅游新格局。要通过丝绸之路旅游区、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区、北部湾旅游区、大香格里拉旅游区等区域的综合试点改革,推动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

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区,是《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意见,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明确指导。敦煌,应利用自身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以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重要抓手,占领“丝绸之路旅游区”高地,成为促进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区文化产业协作的加速器,国际旅游线路的集散地和丝路旅游品牌的代言。

践行五大举措,率先创新引领丝绸之路旅游区发展,树立敦煌国际旅游集散目的地形象,根本解决淡旺季问题。

1.1 破题之举:向国家文化部、商贸部等相关部门申办全国第三个“国际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争取政策叠加优势,促敦煌成为从长安到罗马的丝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

以敦煌为丝路文化贸易内陆港,推动丝绸之路沿线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集聚文化品牌企业,探索文化贸易金融政策,为文化企业提供保税仓储、进出口代理等服务。借势大力发展敦煌文化演艺、工艺品和会议会展业,实现商贸与旅游融合发展。

1.2 非常之举:向国家旅游局、外交部、海关等相关部门申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签证绿色通道,一招制胜,促敦煌成为全世界丝绸之路旅游集散地。

以敦煌为丝路旅游集散地,建设丝绸之路旅游区大型游客服务中心,主要提供丝路沿线中亚、西亚、欧洲相关国家的签证一揽子服务,配套提供交通、咨询、代订等相关服务,此举将使敦煌一跃占据“丝路旅游国际批发商”的垄断地位,实现商务与旅游融合发展。

1.3 创新之举:向国家文化部等相关部门申办敦煌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激活莫高窟佛教艺术“软实力”,促敦煌成为世界佛教艺术之都。

以敦煌为世界佛教艺术之都,申办敦煌文化艺术产品交易所,建设国际一流标准的美术馆、画廊、艺术中心、交易大厅等,吸引国际知名人士和机构设立一批工作室、私人博物馆等,搭建世界佛教艺术品、工艺品交流、展示、交易平台,实现艺术与旅游融合发展。

1.4 固本之举:向国家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创办“敦煌学国际论坛”,设立永久会址,吸引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学术会议等落户园区,促敦煌成为丝绸之路上的“达沃斯”。

以敦煌为国际会议会奖旅游目的地(MICE),创办“敦煌学国际论坛”,凝炼文化软实力;建设敦煌国际会议中心,完善配套。参考“达沃斯”发展模式,以会议带动会展、商务、教育培训与旅游融合发展。

1.5 必要之举:以“大项目带动,集群式发展”原则,组团式创新开发四季旅游产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接待能力,促敦煌成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

以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标准提出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旅游配套设施发展目标如下:

1.5.1 做足丝路美食美酒文章

►搭建人才、食材、器材交流平台,整合丝路沿线37个城市的饮食文化资源,聚集星级宾馆餐厅、大型美食城、美食一条街、主题会所、私房菜馆、小吃店、品牌连锁店等不少于10类的餐饮形态。

►培养会展公司研发“丝绸之路美食节”会展产品,不断参加世博会、世园会等国际级盛会,实现品牌宣传与产品营销。

►促进敦煌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产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推动“莫高葡萄酒”品牌不断升级。

1.5.2 住:坚持国际品质与本土特色并行原则

►国际品质:根据环境容量,通过多种手段聚集星级宾馆、快捷酒店、青年旅舍、民宅、精品酒店、度假村等不少于10类住宿业态。强调硬件设施、规划设计、软件服务等符合国际化标准与国际游客消费习惯。

►本土特色:园区整体统一风格和调性为“半园半沙”,即区内所有建筑和景观设计应遵循“戈壁绿洲”本土风貌,突出在地化、个性化、低碳化等特色,色彩基调为沙黄与叶绿。

1.5.3 行:引进或提升不少于5类交通工具供应商

►自驾车营地

►旅游观光巴士

►观光小火车

►热气球

►滑翔伞

►骆驼

1.5.4 游:打造不少于5类旅游目的地类型

►博物馆:博物馆、美术馆等

►古遗址:阳关、玉门关等

►自然风光:鸣沙山、雅丹等

►风土民俗:葡萄种植区星级农庄等

►城市风貌:敦煌城区及卫星城镇等

►绿地公园:大型广场、城市公园及地标建筑等

1.5.5 购:做大做强丝路沿线旅游商品集散,做精做响敦煌佛教手工艺品品牌

►打造丝路沿线工艺美术及旅游商品特色街,做大贸易,做强市场;

►以艺术家原创为指导,以农民为产业工人,大力发展民间佛教手工艺加工产业,主打泥塑彩色造像、壁画复制和相关衍生品制作,做精产品,做响品牌。

1.5.6 娱:跨越式发展文化演艺业,带动10类以上文化娱乐业大发展

►稳定发展《丝路花雨》、《大漠敦煌》、《千手观音》《敦煌神女》等经典剧目,加强向丝路沿线国家“走出去”;引进喜多郎《丝绸之路》等相关主题国际知名演出,实现国际级大师及团队“引进来”;持续自创主题演出,不断增强软实力。

►以文化演艺繁荣为契机,促进发展主题公园、游乐场、KTV、电影院、酒吧、健康理疗中心等不少于10类休闲娱乐业态。如创办丝绸之路民俗村、酒吧街,引进国际知名健康理疗中心、电影院线等。

2、文化演艺业

利用“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中国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政策叠加优势,促进国际文化演艺交流,打造特色演艺项目,垄断运营“丝路演艺”品牌。

《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演艺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繁荣舞台艺术创作,鼓励和支持投资兴办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和举办演出活动。推动演艺与旅游、会展、传媒、科技等结合,打造富有特色的演艺项目。大力推动演艺产品走向世界。

践行三大举措,率先创新引领丝绸之路旅游区发展,树立敦煌国际演艺大都会形象,带动娱乐业充分发展,根本解决淡旺季问题。

1.1 引进来:建设国际一流宴乐大厅,沿丝绸之路甄选特色精品剧目,打造永不落幕的丝路风情表演,成为丝路沿线国家演艺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关”。

1.2 走出去:为国内特色精品剧目进入丝路沿线国家巡演提供包含签证、报批、退税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1.3 设基金:设立丝路文化演艺发展基金,鼓励丝路主题舞台艺术创作,多元投资兴办演出团体、场所和经纪机构,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促敦煌成为世界丝路演艺产品的创作基地,加速发展内容产业,迅速接轨国际市场。

三、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

(一)三大战略目标

1、 实现“跻身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

敦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计划通过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不断加强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率先代表中国跻身“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并进入TOP 20位,与耶路撒冷、维也纳、伯尔尼、威尼斯、墨西哥、牛津、惠灵顿、戛纳、慕尼黑、开罗、柏林等城市比肩齐名。

2、实现“创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

计划通过建设国家级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一步在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环境、旅游效益五个方面打造“世界一流”,最终实现“创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

3、 实现“成为国际生态城市典范”的战略目标

通过系统性开展遗址保护、老城改造、沙漠荒滩治理等工作,极大改善并优化敦煌人文及生态环境,创造人居标杆,争取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成为“国际生态城市”典范。

(二)总体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1.1 以文化旅游业为主轴,文化演艺、文化娱乐、会议会展、艺术品与工艺美术四大产业为辅助,教育培训、房地产、观光农业、金融业为驱动,创新“一轴四辅四轮”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1.2 加强文化旅游业与敦煌第一、二相关产业的横向合力,提高相关产业附加值。

1.3 以敦煌中心城市的发展势能带动周边肃北、阿克塞、瓜州、阳关、玉门关、雅丹等卫星旅游城镇的协同发展,形成敦煌组团;继而带动张掖、武威等丝路文化相关城市带状发展,形成河西走廊组团;共同面向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喀什等丝路沿线国内主要客源市场,形成丝绸之路国内城市协作体;协力联合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伊斯坦布尔、罗马等丝路沿线国际段重点城市,共同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区、线路和品牌。力促敦煌成为丝绸之路文化传送带的轴心和永动机。

2、基本原则

2.1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业特色发展,促进城乡交流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2.2 坚持国际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3 坚持节能环保,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制定合理环境容量,推进低碳旅游方式;发展智慧旅游,加强游客环境伦理教育。

3、发展目标

目前,敦煌市常驻人口20万人,从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角度预测,至2020年,园区力争达到1248元左右(2011年西安已达);至2025年,园区力争达到1480元左右(国家目标)。

2011年敦煌市商旅及观光旅游总量为206.5万人次,入境游客5.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7.6亿元,从旅游消费角度预测,至2020年,园区达到游客最大容量365万人次/年,人均逗留2.9天(2011年西安已达),人均消费人民币5000元(西安已达),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82亿元,入境游客不低于20万人次;至2025年,园区达到游客最大容量365万人次/年,人均逗留3.5天,人均消费7000元,旅游总收入超过达到256亿元,入境游客不少于40万人次。

四、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和开发时序

(一)空间布局

1、核心区: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老城区

2、相关区:肃北、阿克塞、瓜州、悬泉、雅丹、阳关、玉门关

3、协作区:包含武威、张掖在内的河西走廊全线

4、联合区:丝绸之路沿线重点城市

(二)重大项目

1、核心区:一心三区拱卫发展

即以敦煌莫高窟及世界佛教艺术公园为核心,以互动娱乐、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示范三大功能分区拱卫发展。

1.1 以敦煌莫高窟为核心,规划建设世界佛教艺术公园。

项目为开放式国家级遗址公园,城市中央公园。将配套建设美术馆、艺术中心、交易中心等设施,扶持设立敦煌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吸引艺术家工作室、画廊、私人博物馆入区,凸显集群效应,加速敦煌实现“世界佛教艺术中心”的城市理想。

1.2 以鸣沙山月牙泉为核心,规划建设国际沙雕艺术公园,带动互动娱乐区发展。

项目为封闭式主题公园。将配套建设沙雕艺术中心、沙画工艺美术厂店、鸣沙山运动公园、酒店餐饮集群和娱乐设施,凸显地质主题,形成核心区互动娱乐功能分区。

1.3 在敦煌城区与核心景点之间规划建设丝路风情旅游小镇,实现城景联动,带动特色旅游区发展。

项目为文化旅游商业综合体。将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自驾车营地、丝路民俗工艺村、丝路风情商业街、酒店餐饮集群和娱乐设施,凸显丝路文化主题,形成核心区旅游集散功能分区。

1.4 以敦煌老城区为基础,规划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区。

1.4.1 以敦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为引擎,吸引文化企业聚集形成CBD。

项目将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大厦”或“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园区”为地标,通过出台各类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吸引文化企业入区并聚集,孵化成为拥有若干百亿产值的“千亿商务区”。

1.4.2 以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签证绿色通道为引擎,打通丝绸之路游线,形成集散中心。

项目将以丝路旅游绿色签证大厅为地标,通过提供一揽子签证和咨询服务,吸引旅行社等中介机构入区并聚集。同时配套建设商超、商业街、酒店餐饮及娱乐等配套设施。

1.4.3 以敦煌国际会议中心为引擎,大力发展会议会展及商务旅游业,形成MICE目的地。

项目将以敦煌国际会议中心为地标,通过常设敦煌学国际研究机构并吸引国际级会议会展等手段,吸引研究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商务会展企业、广告类企业等入区并聚集。

1.4.4 以敦煌国际宴乐大厅为引擎,示范建设观光农业展示区。

项目将以敦煌国际宴乐大厅为地标,通过常驻及巡演等方式呈现永不落幕的“丝路风情表演”。同时配套建设葡萄种植观光农业区、国际标准酒庄、艺术家村落、民间手工艺村落、酒店餐饮及娱乐等配套设施。

2、相关区:两翼七区组团发展

2.1 核心区向西,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雅丹、玉门关、阳关、阿克塞4个相关区,组团构成以“边塞文化”为特色的西部侧翼。

2.2 核心区向东,沿东北-西南方向,分布瓜州、悬泉、肃北3个相关区,组团构成以佛教、汉简、古城等“历史文化”为特色的东部侧翼。

3、协作区:一线六市带状发展

3.1 一线:指沿敦煌、甘肃、武威、张掖一线公路要道,以“城市绿道”的概念,打造沙漠戈壁风景线。

即沿公路要道,建设融合沙漠戈壁自然景观、自然保护区、历史古迹、城乡居民居住区等为一体的自然走廊,主要由非机动车道、停车场、休憩站、观景台、汽车旅馆等功能设施构成。

3.2 六市:分别指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六个丝绸之路相关城市。

六个城市应在同一概念统领下,分别根据自身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差异化发展,优势互补。

4、联合区:三线三十七城市联合发展

4.1 三线:航空、公路、铁路

4.1.1 航空:借势敦煌机场扩建,专项发展丝路沿线城市间航线,大力发展国际航线;

4.1.2 公路:完善丝路沿线城市间高速路网;

4.1.3 铁路:力促丝路沿线铁路国内、国际段的衔接与贯通。

4.2 三十七城市

分别指西安、天水、兰州、武威、嘉峪关、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霍尔果斯口岸、(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江布尔州营盘陕西村、齐木肯特、图尔根斯坦、阿拉尔斯克、阿克托别、阿特劳、(俄罗斯)阿斯特拉罕、五山城、克拉斯诺达尔、索契、(土耳其)特拉布宗、托卡特、阿玛西亚、卡斯塔莫努、萨夫兰博卢、阿达帕扎勒、伊斯坦布尔、(希腊)伊普莎拉(口岸)、卡兰巴卡、爱琴海、雅典、奥林匹亚、帕特雷、(意大利)巴里、庞贝、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等丝路沿线城市。

(三)开发时序

1、起步阶段:2012年至2015年

完成核心区一心三区重大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文化旅游业、文化演艺业2大核心产业布局和关键举措,成功晋级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达到全国领先示范水平。

2、发展阶段:2015年至2020年

建成核心区,完成文化产业布局,实现相关产业目标和园区发展目标,成功晋级为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本完成相关区、协作区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集群效应初现。

3、完成阶段:2020年至2025年

建成相关区、协作区,成功晋级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价值倍增,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相关产业附加值倍增。联合区构建基本完成,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区成型,国家文化交流频繁,敦煌成为丝路国际旅游线路产品和相关品牌的最大收益者。

四、空间规划与建筑设计原则

打造具有佛教文化韵味和优雅东方气质的丝路秘境

再现四大古典文明交汇和华戎交所繁荣的敦煌胜景

(一)360度景观原则

以鸣沙山为景观界面,以主峰顶1/3高度为视线可见范围,可见范围内控制建筑高度(待测算)。

核心区范围内形成南低北高的建筑格局,及水漫金沙、绿道环绕的特色生态环境,以动态观赏、移步换景、全景画卷、生态和谐、疏密结合5大原则指导所有景观设计工作。

(二)理性与感性融合的原则

所有规划设计必须明确室内与室外、建筑与景观、创新与复古、水与陆、经营载体与文化载体、夜与昼、立体与平面八大辩证关系,坚持“做不精不做,做不绝不做”。

(三)传统美学与当代艺术融合的原则

通过建筑与景观反映历史与当代、繁荣与苍凉、绿洲与黄沙等元素之间微妙的平衡,体现轮廓线与天际线、直线与曲线等线条的呼应,营造出统一风格下复调的空间。

(四)屋顶、屋面与地下公共空间综合利用的原则

通过综合利用公共空间,大幅度提高土地使用率,带动区域商业活力,辅助模糊淡旺季概念。

五、品牌规划与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建议

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最终将通过品牌战略实现巨大收益。因此,在项目初期就应着眼于品牌体系的构建、投资与发展,品牌规划与园区总体规划和硬件投资建设同步启动并实施过程动态管理。

(一)品牌体系

1、城市发展品牌:丝绸之路中心城市

2、园区品牌定位:丝路文化永动机

3、明星人物品牌:领军人物(待定)

4、明星产品品牌:实施“打造丝路第一文化品牌”工程,逐步形成“旅游敦煌”、“学术敦煌”、 “美食敦煌”、“舞蹈敦煌”、“音乐敦煌”、“美术敦煌”、“书法敦煌”、“会展敦煌”、“服饰敦煌”、“影视敦煌”、“出版敦煌”、“数字敦煌”十二大板块构成的文化品牌体系,成为全国著名商标。

 (二)旅游目的地营销

1、增加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科学合理使用旅游目的地营销经费。

建议甘肃省和敦煌市政府每年分别出资5000万元,作为专项营销经费。为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建议通过国际招标方式,委托国际知名的品牌营销公司及公关公司承担相关任务,请专业人做专业事。

2、创新营销方式,拓展营销渠道。

针对重点国内、国际目标市场,积极规划设计立体产品体系,通过电视、纸媒、网络、口碑等方式互动营销;积极谋划、策办国际级大型会议、赛事、节庆、展会等,开展事件营销。

3、建立和推广“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立城市形象联合推广机制。

建立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四级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即核心区、相关区、协作区和联合区四级立体营销系统。

六、保障措施

(一)人力资源

1、实施“领军人物”计划
对计划发展的文化产业八大门类,实施“领军人物”计划。即由政府提供资金平台、硬件支持和生活服务,优先引进各相关行业符合一定条件的知名民营企业家,通过股权合作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2、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鼓励多元经济主体投资参与敦煌教育培训产业,通过引进知名大学分校区、民办大学、职高、技校等方式,全面为敦煌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供给专项服务人才。

3、实施“创业激励”计划
政府成立“创业办”,设立“创业基金”。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扶持、教育培养等多种方式,激励市民、农民创业,鼓励发展一批旅游服务类小企业,成为文化旅游业大发展的坚实后备。

(二)资金保障

以“金融先导战略”为指导,综合运用政府信用借贷、土地收益、风险投资、小额信贷、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平台的立体融资体系。

(三)管理机制

1、管理体系

1.1 申请设立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

管委会扮演政府角色,隶属于市政府,是对园区实施组织管理的专门机构。管委会可以统一调配、整合公共资源,对完成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事业项目建设起到了主导作用。其组织机构有党工委书记、主任、副主任以及各部门负责人构成。建议由甘肃省委省政府和敦煌研究院相关领导担任顾问,敦煌市市委书记任党工委书记,市长任主任,各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主任,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部门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督查考核,管委会成立后,由敦煌市政府为实施主体全面组织实施。

2.2 申请设立敦煌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敦煌文化产业集团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两大模块:一是负责日常工作的具体职能部门;一是设计文化产业相关门类包括文化旅游、演艺、娱乐、艺术、创意等领域的公司实体系统,如文化旅游集团、文化演出集团等。

2、管理模式

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

努力营造开发环境、创新环境和吸引人才及融资环境,根据实际不断实行内部机构调整,建立和完善与开发区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土地征用、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良性机制;建立科技信息、资金、技术、人才、法律等支撑服务体系;坚持上门、跟踪、全过程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在保证企业独立经营的前提下做到管市场、管宏观、管服务。实现区内事务自主处理,减少流程、提高效率,为区内企业的扩展延伸工作搭建平台,推动园区及敦煌市文化旅游事业快速发展。

3、运作机制

明确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敦煌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主要职责及工作关系,制定一系列的运作措施来实现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

3.1 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和工作部署;

►系统行使一体化的管理职能,包括编制园区发展总体规划、协调园区与政府相关部门在工作范畴和机制上的冲突;

►组织实施园区开发发展的各项决策,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同时管理园区的文化、科技、教育等公共事业;

►管理园区文化旅游、招商引资等涉外活动,处理涉外事务;

►对园区发展提供优惠政策。

3.2 敦煌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职责

►对园区实施整体开发;

►通过资本运作和利用多种金融工具进行项目融资和管理;

►由管委会授权从事国有资产的运营与管理,确保其保值增值;

►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资金为纽带,通过投资、控股、重组、联营、并购、贴息、信用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区内建设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

►加强内部管理,做好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项目决策和投资监督机制,提高整体赢利能力。     

3.3 运作措施

►争取省市政府对园区整体规划、政策制定、项目准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场监管等工作的决策权限,强化园区事务自主、高效决策的权力。

►完善园区管委会对文化产业投资集团的决策督察、问责机制,增强决策的权威性和工作督导的有效性。

►理顺园区管委会与敦煌研究院之间的关系,敦煌研究院给予管委会的决策参考,积极推进园区发展建设;

►在园区管委会领导下,研究实施相关部门服务于大文化大旅游发展的职能流程再造,强化相关部门服务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职责。